美國愛德華始創於1994年。1995年1月5日正式開幕到今天,她已經紮紮實實地走過了整整三十個年頭。對於愛德華人,今天無疑是個大日子。說它大,大在收穫,大在巡禮,大在他們用了三十年的時間向世人證實了一個既複雜卻又簡單的命題,即什麼才是為商之道?

何謂為商之道?這問題可能從人類有了第一次商業交換的那天起就存在,但答案卻一直懸着。尤其是到了今天,隨著網購和數碼時代的迅猛來潮,一百個人就可能給你一百個不同的答案。比如,馬雲可能告訴你,所謂為商之道不過是要你有能力說服全世界都來相信你,並且按照你的意思去做,賣什麼以及賣真貨、假貨都不重要;巴菲特可能告訴你,你的攤子有多大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有足夠的膽量去忽悠,你忽悠它多大它就能有多大。不過,同樣的問題今天你若去問愛德華人,他們會告訴你,其實答案只有簡簡單單的四個字: “誠”、“信”、“實”、“惠”。

在大多數人看來, “誠信”和“實惠”只是兩個概念,但對愛德華人,它們是四個彼此獨立而又相輔相成的單位,即“誠”、“信”、“實”、“惠”四單位一體。我們先來說“誠”。

愛德華之“誠”

這顯然是一個誰先誰後的命題。比如李時珍,他究竟是因為想推銷自己的中草藥才寫了《本草綱目》還是先有“濟世”之志才去懸壺,才去遍嘗百草,以至於最終寫下《本草》青史留名的?美國愛德華的“十六字箴言”似乎與之異曲同工。之所以用 “愛滿人間、德行天下” 開頭,說的正是這個誰先誰後的邏輯。

三十年前,美國愛德華的創業者們確立了一個遠大的奮鬥目標,那就是,他們要給這個社會添磚加瓦,要用自己的努力使這個世界“愛滿人間”。用一個字,他們將自己的志向概括成“愛”。但平心說,目標終是目標,他們還必須有自己的資本。大多數人將錢看作資本,還有的說是資歷,比爾蓋茨則有個好媽媽。可這些他們都沒有,於是他們找到了“德”。他們認為,一個人的“德”是所有資本中最首要的,一個有才無德抑或有藝無德的人最多只能成為這個社會的麻煩而不會是它的添磚加瓦者。他們堅定相信,只要有了“德”,人和人的事業就能騰飛起來,只要有了“德”,你大可以馳騁天下,這就有了“德行天下”的信念。

當然,在這個人人機會平等的國度,具有醫學背景的愛德華創業者絕不會沒有飯吃,在目標和資本確立了之後,他們自然選擇了天然保健品作為行業,這才有了愛德華“十六字箴言”的第三句, “華佗濟世”。他們將它概括為“華”。此地, “華”有兩解,一為華佗,二為華裔。

“情暖千家”是愛德華“十六字箴言”的高度概括。可以想見,一群以“愛滿人間”為目標,以“德行天下”為資本而又決意以真材實料的《本草》精華為這個社會添磚加瓦並且三十年如一日不改初衷的創業者們不可能不做出一番傲人的成就,反之倒成了人間怪事了。你看:愛滿人間、德行天下、華佗濟世、情暖千家,十六個字渾然一體,集中表達了愛德華人的一腔情懷。這情懷是奠基,用一個字概括,就是愛德華人所把持的為商之道的“誠”。

愛德華之“信”

細心的讀者會記得,2008年底到2009年初有那麼一個時期,美國洛杉磯,紐約,舊金山等華人比較多的城市,媒體上連續幾天廣泛登載著一則關於特效養肝素缺貨的特別通告。通告是美國愛德華發的。通告上說,由於他們預定的生產規模仍然低於日益增長的消費者需求,故此,他們請消費者於某月某日以後至下一個批號到貨前暫時不要向他們下單購貨。他們在通知中以及同一時期的大量電視訪談中一再重複表示歉意,並表示一挨到貨立即通知。

當時正值經濟危機的最黑色時期,為賺錢拉生意,人們恨不得到大街上去綁人。愛德華人何至於“閉門推出窗前月”?有人不解,不免追根問底,於是有了下面這樣幾個回合的記者與業者之間的“一根筋”式的問答。

問:難道不可以縮短生產週期?
答:從原料到成品,每一個環節均要經過若干道固定程序,而每道程序都必須取樣和實際檢測,合格則進入下一個程序,不合格的還需返回。這些程序一個都不能省。因此,突擊生產勢必影響質量。
問:那麼,難道不可以先接了單子再慢慢生產,慢慢交貨,何苦閉門謝客?何苦讓眼看到手的生意白白跑掉?
答:我們對自己的產能和處理量應該有冷靜的估計。超過這個估計接單是對消費者的不負責任,是言而無信,而只有信守承諾並且一步一個腳印才能繼續走下去。至於生意跑掉,那一般不會。凡主動下單的大都是老顧客,與趕時髦跟風比,他們更賞識我們的信譽,信譽就是對他們負責,信譽就是我們的生命線。

平實的話語卻展示著深刻的道理。如果有人對愛德華人信守的為商之道中的“信”字何解還存疑問,那麼,這一個回合的“一根筋”式問答您或許可以永遠留作參考。

愛德華之“實”

身處物慾橫流的浮躁時代,人們對豪奪巧取大約不會陌生。儘管豪奪者遲早逃脫不了法律的懲罰,但巧取者往往得意卻是不爭的事實。比如,往前列腺產品裡偷偷加點偉哥的成分可以無形中大賺其錢等等。對於此,愛德華人堅持不為所動。他們追求的只是地地道道的貨真價實。這個“實”也是他們恪守的為商之道。

愛德華人的為商之“實”是他們的消費者們公認的。整整三十年,沒有假冒、沒有退貨、沒有投訴,有的只是一片喝彩、一片讚譽、一片口碑。細心的讀者也許還記得《媽媽,我想對你說》裡的那個張兵小姐與她媽媽的故事。特效養肝素為成都的張老太太保住了已經遭到過量藥物傷害的肝臟,她的女兒因此恨不得為母親送去一卡車特效養肝素;如果不記得,那麼黃小姐講述的她的《父親的神蹟》一定叫人記憶猶新。“早晨一粒靈芝尊,晚上一粒特效養肝素”為她父親贏得了治療的時間之至於晚期出現了逆轉之勢;或者《岳母的手喻》中那個丈母娘對女婿的一番肺腑之言道出了感人至深的人間真情。雖說女婿不是丈母娘生的,但告別死亡的丈母娘對女婿的感激之請何止局限於女婿是不是她親生?當然,《兄妹情深》中的那一對苦兄妹的故事叫人無法不為之潸然淚下,但哥哥的脂肪肝卻是愛德華的特效養肝素給生生化解的。只可憐,當初怕哥哥不堅持吃,痴心的妹妹硬是把養肝素的價格誇大了十倍,只求哥哥看在錢的份兒上起碼試試。

多少動人的故事在記載了愛德華的輝煌的同時見證了愛德華人恪守的為商之“實”,而這個“實”不僅贏得了消費者對其產品的信賴,甚至寫一封長信,只圖把心裡話說給他們聽。

《父親節感言》是一位少婦的自述,她含淚向愛德華傾訴自己的悔恨,面對父親節趕來為父親購買保健品的男男男女女的絡繹不絕,她恨自己為什麼等到父親節才想起父親。《女兒,你聽媽說》、《養肝素是我的福音》、《爸爸,我想對你說》、《金智商叫我孫子長成了大高個》、《善哉,愛德華》、《愛德華成年禮》、《五月的第一支花》,這些像雪片一樣飛來的報導、紀實、特寫、議論無一例外地見證了愛德華人銘刻在心裡的為商之“實”。

愛德華之“惠”

毫無疑問,在商者自然言商,因此,賺錢與否並不在我們的議題範圍之內。我們要討論的是愛德華人為商之道的第四,即“惠”。也就是說,錢賺了,怎麼使用?用向哪裡?對此,愛德華人的回答是,回饋社會、惠及大眾。

三十年了,大到電影節期間的兒童電影專場,小到社區裡的任何一次文化活動,愛德華人沒有一次不是贊助商中的排頭兵。在這大小之間,五月鮮花、九月中秋、元旦慶典、農曆新年,外加元宵節、母親節、父親節、端午節,凡逢節日,美國愛德華集團沒有一次忘掉他們的消費者和社區大眾。在愛德華人看來,繁榮社區文化不僅僅是文化工作者的責任,也是他們的責任,因此責無旁貸。這三十年,無數的笑星、歌星、舞星以及從事邊緣藝術的各路明星們來洛杉磯舉行的演唱會、音樂會已經無法統計究竟有多少場,但無論組織者是為盈利還是非盈利,愛德華人統統助以一臂之力。就連中國的笑星趙本山也率團56人來美國的「愛德華·海外華人春節晚會」地方戲演出,同樣不必問什麼理由,只要他們的消費者喜聞樂見就行。除此之外,自然災害往往更能考驗一個人或者一個團隊的人文精神。這幾十年的經历,海地地震、南亞海嘯、台灣地震、汶川地震……在一次又一次的自然災害面前,愛德華人經受了考驗,他們一次又一次挺身而出,贏得了消費者甚至包括不是他們的消費者們的統一讚譽和尊重。

威信是闖出來的,感情是建起來的,這道理適用於所有的個人和企業。愛德華人三十年如一日惠及社會,他們就自然贏得了社會的認可,社會因此也願意與他們互動,而互動又加深了感情,更不要說加深了的感情又推動了他們進一步惠及社會。於是,一個正循環模式就這樣形成了。

互動的方式是活躍的,幾百人在同一個時間裡湧向愛德華。男女老少們切蛋糕、吃麵包、喝飲料、分月餅,外加欣賞節目和幸運抽獎,其情暖暖、其樂融融。獎品大小不等,從幾十元到幾百元,最高的可達一千八百八十八元,幾乎難以令人置信。最難以令人置信的是,不計購物與否,來者人人有份。更有甚者,僅僅為迎接即將到來的中秋節,這樣的活動他們就計劃在一個月中連續舉行四次。

道理是明擺著的,蛋糕不是天生掉的,月餅也是花錢買的。至於獎品,市場上明碼實價,那含糊不得。可在愛德華人看來,那都是他們必須付出的,因為他們要回饋社會,因為他們要惠及大眾。如此說,就是愛德華人為商之道的“惠”

試問讀者諸君,至此您是否理解了美國愛德華的成功秘訣?他們的秘訣正是他們深諳的為商之道,即“誠”、“信”、“實”、“惠”。換句話說,你若能做到,你也會像他們一樣成功。值此巡禮美國愛德華三十年足跡之際,讓我們為他們的成功喝彩,並預祝他們百尺竿頭,再創新高。